服务

宣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 >> 宣传资料 >> 正文

用爱发声,助力大工战“疫”——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在线讲解(第六期)

2020-05-29  点击:[]

题记: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疫情阻隔,天各一隅;人心有常,天涯即是咫尺。

虽不能亲赴一线救治病患,但却愿以一己之力为祖国加油。大连理工大学校史讲解团将用爱发声,助力大工战“疫”。

今日讲解员

沈梦硕 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讲解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前线英雄穿上战袍拿起武器,华夏乾坤共同战疫。听从安排,坚持学习,现在能做的虽少,但我会以英雄为方向,用青春铺路,努力前进!

6 把握机遇 砥砺前行

1988年-1996年

1988年大连工学院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标志学校实现从工科为主迈向与应用理科、管理学科和应用文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转型。学校认真总结办学经验,抓住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和“211工程”启动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勇于开拓,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校更名 乘势而上

1987年11月13日大连工学院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的请示及1988年1月4日大连工学院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的批复文件

1988年3月1日,我校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用新校名

化工、水利、机械等传统优势学科注重用高新技术进行更新和改造,获得了新的发展;在发展工科优势的同时,着力建设理学学科,大力发展和扶植材料、信息、环境和生物等新兴学科,加强管理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学科结构调整和建设初见成效。

力学学科是全国首批2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成为学校的“品牌”学科

1994年,校党委书记金同稷为《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志》题词,提出建设“四个一流”的目标

新老交替 后继有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校继续坚持以人才兴校、人才强校,采取多项切实措施,解决人才队伍新老交替的困难,使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了改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固本培元 夯实基础

1990年1月17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首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化工学院教授袁履冰、土木工程系教授洪承礼及体育教学部教授邹继豪、赵广复、韩有林等的教学成果获奖,此为袁履冰(左一)、洪承礼(左四)和邹继豪(左五)等在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表奖大会上合影

1996年3月28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我校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1991年1月,中宣部、国家教委、人事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大会,表彰1977年后入学的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回国留学人员,优秀大学毕业生。其中我校毕业生17名,获奖人数位于全国高校前列

科研基地 瞄准前沿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验收。该实验室致力于计算力学、工业装备和工程的结构分析与设计的研究,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目标

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合成

国家重点实验室

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该实验室是国际上研究染料及纺织助剂技术力量最强、成果最多的少数大学研究单位之一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86年筹建,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该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承担海岸和近海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工程技术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是1988年与复旦大学联合开始筹建,1991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该实验室是我国“七五”期间在物理科学与材料科学交叉领域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务实科技 勇攀高峰

1991年由工程机械研究所研究设计的QY32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是国内首次全部自行设计、自行研制、国内配套的最大吨位液压汽车起重机

1993年我校物理系和中科院北京电镜实验室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其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4年土木工程系教授邢至庄等多学科专家与辽河油田油建一公司联手完成了我国第一套滩海管道(电缆)铺设技术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1988年材料工程系教授陈宝清团队完成的“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不仅能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刀具材料和费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科学系教授刘则渊团队为大连市申办高新产业园区、保税区建设、制定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采纳

民族教育 全国模范

1980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1980年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试办少数民族班的通知》,我校成为全国首批少数民族预科班5所委托高校之一

新疆工学院贺大连理工大学四十周年校庆的锦旗

合作交流 日趋活跃

学校主办的国际及地区性学术会议的次数、层次、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仅1995年就组织召开了6次国际学术会议,是学校改革开放以来,召开国际会议次数最多、参加人数最多、提交论文数最多的一年。

1993年,我校成为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有条件接收国际学生的高等院校

推进党建 提升目标

温馨提示:文中所含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档案馆

排版编辑:孙镜茹

责任编辑:范芸芃 俞洲


上一条:用爱发声,助力大工战“疫”——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在线讲解(第七期) 下一条:用爱发声,助力大工战“疫”——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在线讲解(第五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