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祝贺!这位大工人荣获“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

2022-05-31 校友工作处 点击:[]

2022530日,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办。本次共有40位专家获奖,其中我校校友赵晓哲院士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赵晓哲,1980-1984年在计算机工程专业学习,1987年和1992年分别获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指挥控制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晓哲校友长期从事军队指挥控制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技术研究、工程管理和教学工作。主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管理与控制方法、面向体系作战能力的舰艇作战指挥控制方法以及军用软件成熟度模型等一系列军事信息系统工程领域重大研究课题;建立中国自主研制作战软件系统的工程管理体制,确保了研制工程的优质高效实施;建立水面舰艇指挥新体制,主持研制了层次化、系列化的舰艇作战软件系统;构建海上作战三级辅助指挥决策体系。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非通用项目),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

光华工程科技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由光华科技奖励基金会设立,中国工程院主管,每两年评选一次,目前已评选至第十四届。奖项主要奖励在工程科学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工程科技专家,被誉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极大地激励了我国工程师、科学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专访校友赵晓哲:

大工真的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从意气风发的地方大学生,到年轻有为的海军军官;从从事科研的“门外汉”,到硕果累累的军事科技专家;从普通的教员成长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科研部长、训练部长,赵晓哲留下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如今,追忆起在大工十年求学经历中点点滴滴,赵晓哲院士依旧如数家珍。

简单生活 快乐学习

赵晓哲是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在选择大学之前一直都生活学习在大连,对大连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十分的熟悉,按照他的说法,经过小学时的摔摔打打,中学时代的奋起直追,再加上父母的殷切期望,最后选择大工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19809月,赵晓哲进入大连理工大学学习,凭借着高考的稳定发挥,赵晓哲如愿进入了年轻人非常追捧的计算机专业。当时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学校里有77级至81级五届学生,因为大家都有过特殊的经历,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使整个校园的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赵晓哲就在这样一个文化大熔炉里开始了在大工的求学历程。

“当时的环境和现在可比的不多,但是我们很满足。”赵晓哲回忆起大学生活感觉简单而充实。因为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国家的物质条件并不丰富,从天南海北聚到一起的同学虽然文化有差异,但是生活条件都差不多。当时国家和学校每月补助给学生6—12块钱,赵晓哲说12块钱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剩下的就是要享受简单的大学生活和努力地汲取精神营养。

集体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赵晓哲谈到宿舍文化感慨颇多。当时宿舍都是四张床,上下铺,宿舍中间摆了两张共用的桌子,宿舍里的七位兄弟经常一起围着桌子学习。当时计算机是用打孔的带子作存储介质来存储程序,编写程序会产生大量的打孔带子,要检验程序的对错就必须要核对带子上孔的数量。一排孔的数量是奇数就对,偶数就错,工作量非常大,一个人很难完成。室友们经过商量就在晚上做好分工配合,一人做记录,剩下六人分成两组,每组一人拉开带子,一个打手电筒,再有一人数孔,只听宿舍里1212……声音此起彼伏,学习的过程都充满了乐趣。大学期间,室友们非常自律,赵晓哲与三位兄弟每天都坚持跑步,即便是冬天积雪很厚的时候都没有停止过,当他们跑完步回寝之后,都会看到另外的三位兄弟都在埋头苦读,并没有浪费时间。因为寝室里良好的氛围,大家经常一起行动,一同学习和锻炼身体。有一次大家在主楼前打网球,不小心把球打到一位学弟身边,学弟很有礼貌地把球捡了过来,然后说:“这个球好,球上还带毛。”大家听后哑然失笑。

“大工真的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大学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让我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毕业之后,体会更深。”赵晓哲说,大学的课程都很难,老师会指定一本非常厚的习题集,大家首先要把习题集的例题全部看懂,然后几个人分工,把习题集中所有学过的习题全部演算出来,这个方法让大家对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这在日后也有验证。1991年赵晓哲参加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考试,试卷中有一道卷积积分的试题,虽然已经有七八年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赵晓哲却凭着记忆解答出了那道试题, 他说自己的记忆力确实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大学时期老师们磨炼的功底,是肯定做不出来的。

2004年因为参加学校庆典活动,几位兄弟再次相聚,回到老八舍127宿舍,大家认着自己曾经睡过的床铺,情不自禁的与师弟们聊起了他们的过去,一段物质条件不丰富的历史,却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中收获了兄弟情谊,获得了在快乐中学习的环境,领悟了坚韧不拔的可贵精神。

师出名门 不辱使命

大学时期成绩优异,赵晓哲在本科毕业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在大工继续深造,自1984年开始攻读系统工程专业硕士,至1992年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前后6年的时间,赵晓哲都是师从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专家王众托院士。提起恩师,赵晓哲第一句话就是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王众托院士做人谦虚、亲切,做事严谨、专注,这些珍贵的品质影响着我的人生,无论是在科研还是教学中,我一直在以此标准要求自己

赵晓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987年硕士毕业后,赵晓哲进入大连舰艇学院任教,并参与海军战术软件开发工作。大连舰艇学院战术软件中心是我军成立最早的战术软件研究机构,当时海军要求软件中心研制一套功能比较全面的某型导弹护卫舰战术软件系统,并决定由赵晓哲担任总体组组长,负责总体设计和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接到命令后,赵晓哲立即组织研制人员一起,分别从作战理论、军事运筹、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不同侧面齐头并进,终于在1994年初,由赵晓哲担纲研制的、第一套符合我军作战思想和该型舰作战使命任务的战术软件系统问世。该系统实现了军事科学与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和人机工程的交叉融合,有着重大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它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标志着我军战术软件整体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同类系统的水平。该系统后来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然而赵晓哲并没有就此停止研究的步伐,为了让作战软件像指挥员一样善于观察和思考,赵晓哲把占地5平方米、不足1.8米高的随舰试验箱当成了第二个。身居斗室,他一边随舰出海,一边补修各学科门类的理论知识。他和科研团队打造的软件作品,以友好简易利落等特点赢得了官兵们的认可,成为提升战斗力的倍增器。他还在军内软件研究中率先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使软件研制实现了流程化生产和工程化管理。

如今,在赵晓哲院士带领下,我国成功研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软件系统,构建起新型软件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自主创新体系等,从而产生了显著的军事效益。

201112月,赵晓哲当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在采访最后,记者希望赵晓哲能以院士身份分享科研心得,他很淡然地笑着说:院士只是一个荣誉,只是说明你在某个领域曾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不敢以院士身份说教,只能以一个工作了30年的科研工作者的身份跟大家分享一些感受。谦虚如此,令人钦佩。他最后总结了四条经验愿与母校师生共勉:做好科学研究首先要打好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其次,要尊重科学规律,循序渐进,切忌浮躁;再者,一定要锲而不舍,追求极致;最后,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够站高一步,高瞻远瞩,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自己的研究领域。

(赵晓哲校友专访写于2014年)

内容来源:校友工作处

编辑排版:王子悦

责任编辑:王子悦 俞洲


上一条:祝贺丨这位大工人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下一条:成功首飞!总设计师是大工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