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档案】
李彤,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79-1983年本科就读于我校中间体及染料专业,1983-1986年硕士就读于我校精细化工专业。1988-1994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任研究员。曾多次获辽宁省和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入选“辽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五十余项,累计发表文章80余篇,出版专著4部;担任数家杂志编委,行业协会和学会理事长或理事,以及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当1克糖完全溶入2000立方米标准游泳池里,如何还能检测出它的存在?
对于大多数人,这可能是个不可思议的命题。但对于多年从事液相色谱技术研发的李彤来说,这只不过是他对于产品的一般要求。2020年11月,上海慕尼黑分析生化展,他带着公司的新产品EClassical® 3200高效液相色谱仪惊艳亮相。无论是产品外形工艺设计,还是检测精度,这款产品都达到世界级水平,先后收获“仪器设备十大新锐产品”和“2020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的殊荣。这是李彤多年来科研与经营并重沉淀的结晶。
在液相色谱领域深耕细作长达40年,李彤的故事,还要从青春时代与大工结缘讲起。
“求学探索 | 毅然归国”
1979年,成长在天府之国的李彤,一心想考去离家远点的地方。“大连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工学院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在家人的建议下,李彤从巴山蜀水的成都沃野,来到渤海之滨,逐梦大工,成为当时为数不多、备受重视的大学生。
在大工,李彤就读于化工学院,师从吴祖望教授。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染料化学家,也是在大工开展液相色谱技术研究的“开拓者”。
液相色谱技术是指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将植物色素提取液加到装有碳酸钙微粒的玻璃柱子上部,使不同色素在柱中得到分离而形成不同颜色的谱带,从而分离混合物。伴随技术的发展,色谱技术在诸如制药、食品、石化、环保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可以用于分析药物成分、检测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等,在经济生产中应用广泛。国外的液相色谱技术由于起步早,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我国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当时,大工化工系刚刚从国外购置了全新的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在吴祖望教授的引领下,李彤在完成精细化工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到液相色谱的相关研究中来,以液相色谱为手段研究了活性染料反应动力学的过程……初出茅庐的他,在一次次的实验中,体会到液相色谱技术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意识到了国内外技术的差距。于是,他决定在这个领域扎根,一路走下去。
硕士毕业前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行一次开放日活动。李彤第一时间跑去参观,大连化物所展示的各类先进的仪器设备令他大开眼界,为期三天的开放日,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硕士毕业后,他前往化物所攻读博士,在液相色谱技术领域继续深造。
1995年,成绩优异的李彤获得公派留学的机会,前往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做博士后。“美国的液相色谱技术世界领先,我得去好好学一学!”带着满心的期待,李彤踏上了未知的留学路。
由于技术过硬,英语能力出色,李彤很快获得导师们的肯定。但在完成常规研究工作的同时,他却感受到局限:“在这里,做科研更像是给导师打工,维修管理好设备即可,几乎谈不上什么科研自主性。”尽管李彤将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研究却举步维艰,这令他无比难过甚至痛苦。
来到美国后的第一个跨年夜,街上灯火通明,一片狂欢,李彤独自在实验室里,继续他的研究。他不时地看一眼桌上仅有的一张贺卡,那是他刚收到的时任大连化物所所长杨柏龄亲写的慰问贺卡,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他学成归国的殷切期待,阵阵暖流,弥漫心间。
完成博士后工作前夕,李彤得到了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室的录用通知,那是发明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实验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实验室之一,是无数求职者的梦想,但却没能留住李彤。“回国,回国!用所学的先进技术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李彤毅然决然。
“重视科研 | 技术卓越”
归国后,李彤在大连化物所色谱研究室403组担任研究员。彼时,国家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受领导指派,李彤又从做科研的403组,调入主攻成果转化开发的406组。“搞了十几年科研,突然让我去搞产品,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条线呀!”李彤说。“但我的想法也很纯粹,我是一块砖,组织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在与领导谈话的当天,他便搬到了新工位。
在新岗位上刚刚崭露头角,李彤又迎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政策调整,所里决定将406组的业务从化物所剥离,出资成立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在选择公司负责人时,领导想到了李彤。一边是轻松胜任的“铁饭碗”,一边是自负盈亏的新营生,李彤再次选择“服从组织安排”。他自掏腰包补齐注册资金,从研究员变成了公司总经理。
凭借在大连化物所第四研究所(色谱研究室)科研积累的雄厚技术基础,依利特公司在成立初期发展顺利,产品不断完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过五年的拼搏和积累,在大连市高新区购置4200平方米厂房,配备仪器研发室、分析测试中心、光学设计室、研究生/博士工作室、色谱柱检验室等一系列功能区。
“我是技术出身,屁股是坐在总经理这个位置上,但脑袋有时候还不甘心,骨子里还是偏向于技术。”虽然公司的产品已经打开销路,但科研出身的李彤,对产品技术的要求从来都是精益求精。在研发上,他一贯“舍得”投入。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每年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均超过企业销售额的10%,最高达到15%。他还经常邀请博士生来公司进行课题研究,以提升公司整体科研水平。
“仪器上的零部件有几百个,哪怕小到一个弹簧,也要一丝不苟,搞明白使用的弹簧形变是多少,用什么材料做。只有反复测试,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在李彤的坚持下,依利特成立了ATC(分析测试中心),负责对新研发的仪器进行应用测试。从实验室的技术,到生产销售面向市场的产品,成千上万次的测试都在这里完成。“在其他国产仪器企业中,ATC要么不存在,要么规模小。”这是一个“花大钱的部门”,为了产品质量,李彤“愿意下这个血本”。正因如此,依利特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都堪称“精致”,兼顾外形和功能,体现优秀的技术实力。
2008年,伴随“三聚氰胺”风波发酵,质检部门召集各家仪器公司打擂台赛,研发检测方法。短短2个月内,依利特公司就推出了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当时的主打型号P1201系列也被确定为检测生鲜奶中三聚氰胺的分析仪器之一。公司获得“三聚氰胺能力验证合格实验室”称号,辽宁省仅两家单位获此殊荣。正是在科研领域持续的投入,和对于技术锲而不舍的坚持,让李彤的企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如今,依利特公司的产品已经历五次迭代,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科学研究、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公司承担并顺利完成国家“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牵头并承担了“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至今仍然在承担“十三五”和“十四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成长为国内液相色谱领域的翘楚,李彤凭借对卓越技术的执着追求,带领依利特在行业内不断攻城略地。
“先做强 | 再做大”
技术上的卓越,在经营上带给李彤足够的底气,但对于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他依然保持谨慎。由于液相色谱仪单价较高,整体市场规模不大,即便是世界范围内的行业老大美国沃特世公司,年销售额也仅在20多亿美元左右,与世界500强企业相距甚远。
在国内,美国沃特世公司、美国安捷伦公司、日本岛津公司和美国赛默飞公司四家外国色谱仪几乎垄断高端市场。破解“卡脖子”技术,成为国内色谱仪企业的难题。“中国必须有自己的色谱仪,才能在检测科研领域站住脚。虽然距离那些强大的外国企业,我们还有差距,但是,我们不会泄气,对标先进技术,一点点沉淀,就一定能成功。”李彤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在现有基础上先做强,再做大。
李彤想打造的是一家“百年老店”。他坚持应用为导向,不仅仅向客户销售仪器,而是向客户出售整套产品解决方案。“经营一家菜市场,不光销售的菜品质有保证,还要把做菜方法教给顾客,让顾客可以自己做出一盘好菜。”客户不单单购买产品,而是从依利特公司购买整套服务。以应用开路,使得依利特公司获得良好的市场声誉。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依利特公司的销售份额不断提升,在公开的招标数据中,依利特已经可以和日本岛津公司以及美国赛默飞公司并驾齐驱,中标率各占三分之一,成为国内色谱仪领域的领军企业。
在国内站稳领先地位后,李彤开始拓展国际销售渠道,向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发展中国家出售产品解决方案。从南亚、中亚,再到中东、南美,都有依利特的订单。在李彤看来,企业出海并不单纯为追求利润,而重在提升市场占有率,让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2018年,依利特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城成立全资子公司,落成一年便顺利投产并完成量产,这是李彤为依利特公司发展的新布局。现如今,依利特公司已经拥有160多名员工,获得多渠道融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大连厂区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希望苏州公司的成立,能开启我们走向‘更强更大’的新征程。”李彤满怀期待。
从科研人员到企业家的跨越,并不是谁都可以完成。李彤将自己的成功转型,归功于大工的扎实学风,归功于在大工数年的学习和工作。“在大工,从化工、制图到电工学,我有机会学习各种门类的知识,这让我在经营企业的道路上得心应手。”忆起大工的求学经历,李彤充满感激。在工作中全心投入的他,会在周六,一个人来到办公室,将一周的工作做个总结。空闲之余,他会打开留声机,播放收藏已久的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翻开大工校友期刊《校友通讯》,徜徉在音乐的世界,回忆大工求学时的点滴时光,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内容来源:校友工作处
编辑排版:马银
责任编辑:田庆战 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