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双创联盟

大工技述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双创联盟 >> 大工技述 >> 正文

【第二十期】大工技述:武春友教授解析企业绿色增长模式

2017-12-19  点击:[]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九大报告对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给出了具体的政策举措,即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也在不断进行绿色推进,2015年有关生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试点企业达到100家,2016年1月13日苗圩部长签批成立“北京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2017年批准了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包括绿色工厂(201家),绿色设计产品(193种),绿色园区(2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5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97家)。

“促进会”与我校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武春友教授被聘为促进会“首席绿色增长专家”以及第一届理事会主席团主席

日前,《大工技述》采访了我校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武春友教授,就“绿色增长”在多维度下进行解读。

 

什么是“绿色增长”?

武教授指出其本质上强调的是“经济的绿色增长”,具体来说绿色增长是通过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与制度安排,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创造出资源效率、环境友好、社会包容与和谐的经济增长与最大的发展效益。而绿色化是实现可持续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

如何解析“绿色化”?

首先,在经济领域,它是一种生产方式——“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着“经济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希望带动“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并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取向——“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企业绿色增长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助力?

武教授指出,绿色化技术能力提升是实现绿色增长的重要基础。从人均资源存量、污染物排放以及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消耗等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等环节的推广与深入实践,减轻绿色化系统的资源供给与废物代谢压力

例如,工信部公布的100家生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试点企业之一山东泉林纸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主产业链,实现颠覆原有生产模式。传统产业链中,生产一吨纸浆,就产生一吨废液,而创新产业链中,一吨废液100%变为黄腐酸有机肥,全寿命周期资源效率提高超过100%(包括增产10%)。2012年初,“秸秆清洁制浆技术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获得了中国造纸行业第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黄腐酸有机肥”不仅能有效减少土地板结和酸化,而且能提高产量10%左右,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试用“黄腐酸有机肥”的水稻,增产8.9%。大力推广麦秆制作的“黄腐酸有机肥”,不仅可以避免全国大面积焚烧麦秆污染空气导致的环境问题,同时通过一个较长周期还能解决中国的土地板结和酸化问题。该企业已申请专利219项,授权专利17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5项。获得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专利授权(2015年已经在美国开始了合资生产)。

工信部公布的100家生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试点企业之一河南安阳强基股份公司,被工信部称为拥有“基础共性技术”。该公司用精密铸造工艺,将78个零件的传统汽车前桥,用合金铝替代钢材一次铸造成型为一个零件,不仅重量降低60%,成本也降低250元。若用此工艺全面替代全国传统的汽车前桥,按现在拥有汽车约2400万辆计算,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成本60亿元。目前该类技术正在推广推进中。

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增长的挑战依然强劲

放眼全国,尽管当前我们在生态经济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例如成功开采“可燃冰”,钻探出“干热岩体”,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在不断推进。然而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增长的挑战依然强劲,创新驱动能力提升意味着我们重大发现能力的提升,要使重大发现变成真正的“为我所用”,实现真正替代,毫无疑问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例如当前社会面临着汽车总量过剩,客观闲置,排放增加,产生热效应,造成社会资源,钢铁大量浪费的问题,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应对这个问题,目前国家开始从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发展新能源,解决可燃冰开采、运输、储存技术问题,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技术, 十九大之后,“绿色化”发展更被重视,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四大举措之一即为“促进绿色发展”,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同步进行,我们期待着理念的革新和技术的进步营造出更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

定位于绿色科技,用技术创新的力量推动企业绿色经济之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人物简介:

武春友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连理工大学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生态安全研究所所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绿色增长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主持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重点研究项目:

 “区域中心城市绿色转型要素的协同演化研究”项目主持人

 

 编辑排版:刘  涛

 责任编辑:蔡  琳

 文章作者:晨  璐

上一条:【第二十一期】大工技述:纳米分子筛轻烃芳构化技术—郭洪臣教授课题组助推我国轻芳烃生产和汽油质量升级 下一条:【第十八期】大工技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胡大鹏教授潜心开发气波过膨胀制冷设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