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惊讶于最近市场上火热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吗?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技术走进我们的生活,甚至包括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识别途径,静脉识别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通华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静脉认证装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外知名机场采用,也被CCTV新闻联播以及各大报刊作为我国科技研发的重要成果报道。
静脉识别—物联网时代的身份认证技术
生物识别主要分为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以及静脉识别。市面上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手机等移动端身份认证以及一些支付场景都被大众所熟识;而虹膜识别、声纹识别技术因采集设备的特殊要求,设计相对复杂、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而未在市场大量普及。
静脉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红外生物识别技术,它是根据静脉血液中脱氧血色素吸收近红外线或人体辐射远红外线的特性,用相应波长范围的红外相机摄取手指的静脉分布图,通过归一化、去噪等预处理后进行滤波增强与静脉纹路分割、细化修复,然后提取其特征,再与预先注册到数据库中的特征数据进行匹配以确定个人身份。
静脉识别技术具有多项重要特点,使它在高度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上远胜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度防伪:静脉隐藏在身体内部,被复制或盗用的机率很小。
简易便用:使用者心理抗拒性低,受生理和环境影响的因素也低,包括:干燥皮肤,油污,灰尘等污染,皮肤表面异常等。
高度准确:通常情况下,认假率仅为0.0001%,拒真率仅为0.01%。
行业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虽然当今生物识别市场大都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所“霸占”,但是随着静脉识别技术的升级与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宽,正掀起一轮新的热潮。
在机场、银行、医院及酒店等场所,静脉识别技术已经逐步投入使用,提供了进出控制,员工考勤,身份认证等多维度应用。同时在数据中心、公安系统,监狱等对安全性及适应能力需求较高的场景中,将准确性高的静脉识别技术和使用方便的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应用的大规模化及多样化已成为越来越多客户的选择方向。
在2015年,通华科技与日本某机场合作,将静脉识别技术应用于机场内部员工的门机和考勤,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和摸索,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大幅度增强,获得了客户的好评。在日本的应用取得成效后,公司开始放眼于国内市场。在2016年公司携手神农架景区,将静脉识别技术中的指静脉识别应用于景区闸机验票。景区进行指静脉信息采集,将指静脉信息与游客信息进行对接,一次采集就可以实现全景区“一指畅通”。这大大地节约了人力,解决了旅游高峰期景区人手不足的硬伤,实现了在人流量多达三万人次的高峰期也能保证游客有序、快速通过检票。与此同时也为游客提供双重保障,极大地避免了门票丢失给游客造成的尴尬与不便,这在全国旅游业内都是一种创举。
发展历程—稳重朴实的创业团队
通华科技(大连)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大连创立,同年在日本成立THS株式会社,2007年在上海成立分公司。2009年受日本同行业公司的启发,开始从事静脉识别的研发。公司目前已实现了软件与硬件自主开发,技术与识别算法独立制作,在2009年研发出第一代柜式静脉识别仪,自此开创国内静脉识别的先河。在2010年,公司研发出壁挂式静脉识别仪,相比柜式静脉识别仪,在保持系统架构不变的基础上,壁挂式实现了机身的大幅度缩小。2013年,公司进一步加大投入硬件研发力量,成功实现硬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的自主化,诞生第三代静脉认证产品,并于次年成功推向日本市场,2015年在国内市场上市,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该项目已经取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软件著作权,一项发明专利已经公开正在审批,并通过公安部检测。
目前,在大连、上海、日本分别拥有四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员工已达到300余人,并拥有一支高端软硬件研发经验的团队,团队核心成员中很多人都是大工校友。公司新开发的第四代产品样机在今年四月份研制成功,计划在明年实现量产。公司同时也期望尽快实现指静脉在手机客户端的使用。
校友简介:许炎,198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教育部公派赴日留学,1987年获日本大阪大学电子工程(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开始,在富士通研究所主持新一代因特网的研究工作。2000年在日本创办了THS株式会社,2001年在大连创办了通华科技(大连)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领导人之一,领导团队开发出许多优秀的自主软件产品。其中部分软件产品已打入日本市场以及国内的高端市场。
编辑排版:景 博 赵冬月
责任编辑:苗 新 景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