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疫情阻隔,天各一隅;人心有常,天涯即是咫尺。
虽不能亲赴一线救治病患,但却愿以一己之力为祖国加油。大连理工大学校史讲解团将用爱发声,助力大工战“疫”。
今日讲解员
李君 机械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讲解员
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用爱汇聚每一份“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们一起努力!
7 锐意进取 激情跨越
1996年-2012年
大连理工大学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为牵引,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
心系国运 建言献策
1983年5月,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我院名誉院长屈伯川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的名誉校长联名向中央提出《关于将五十所左右高等学校列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议》,即“835建言”。“211工程”和“985工程”是“835建言”的发展和延伸。
“835建言”及邓小平同志对“835建言”信的批示
两大工程 跨越发展
1996年,我校通过了国家教委、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共同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步入“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1年5月20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我校“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我校全面完成批复项目时规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2001年8月,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签署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协议。我校开始实施“985工程”
2005年3月,教育部、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决定继续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肩负使命 本研并重
2008年4月召开第十四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确立精英教育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学校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
2012年,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它是在辽宁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由我校牵头,协同多家具有装备制造业优势的高校及企业组建而成的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唯一)
2014年,我校牵头的辽宁重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以优异成绩入选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有为得助 以特促进
机械工程学院郭东明团队的研究成果“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02年12月,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张哲设计的广东西江金马大桥通过技术鉴定。金马大桥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跨径的混凝土独塔斜拉桥,节省投资35%(1亿元)
2003年,我校土木水利学院教授李志军(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董西路参加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
扩大开放 多向交流
学校围绕加强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主题,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1998年11月,我校与日本3个会社合作创办的大连国际模具研究教育中心成立,这是中国高校与日本企业界友好合作的成功典范
1998年5月,我校主办第二届中美结构工程力学进展学术研讨会,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在国际计算力学界的知名度
新建校区 拓展空间
开发区校区于2004年8月正式启用。校区着力培养国际化工程型高端人才,努力打造国内外一流的高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高端交叉学科和应用技术研究基地、高端科学技术成果孵化和转化基地。
盘锦校区于2012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校区坚持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的办学方针,按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与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努力打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导区、示范区。
2003年学校启动校园西部扩征教学科研用地规划项目。2010年9月,凌水主校区西部校区正式启用。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2005年,根据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我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工程力学系教授顾元宪在代表学校赴巴西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期间不幸逝世。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向顾元宪同志学习的决定》,全校开展向顾元宪同志学习活动
2005年,“邓小平理论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被授予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温馨提示:文中所含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档案馆
排版编辑:孙镜茹
责任编辑:范芸芃 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