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教育人、鼓舞人、引领人的重要作用, 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国妇联决定表彰一批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我校校友潘秀莲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潘秀莲校友
校友档案:
潘秀莲,1992级无机化工专业校友。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组长。
主要致力于研究能源转化过程中的催化作用基础。和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上提出了碳纳米管催化协同限域效应的新概念,创建了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的新催化过程,发明了乙炔氢氯化非金属催化剂等,申请和授权多项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其中关于合成气转化工作被誉为“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获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2009年和2019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等。2021年11月3日,主要参与完成的“纳米限域催化”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为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科研的世界于旁人有多枯燥,对科学家来说就有多迷人。“烯烃”“催化”“极限”……多年来,潘秀莲校友的生活喜乐,就是和它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烯烃作为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石,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航天飞机上使用的材料,小到厨房中的保鲜膜、婴幼儿用的奶瓶,都有它的身影。
“传统的烯烃生产原料主要来自于石油,而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少油缺气,60%以上的原油依赖于进口。” 潘秀莲校友解释说。考虑到能源安全和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用煤炭替代石油清洁高效的生产烯烃等重要的基础化学品和燃料,势在必行。
为此,潘秀莲和团队一同努力,开发出了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有序孔道分子筛复合催化剂,创造性地使控制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两类催化活性中心分离,并成功实现了煤基合成气一步法高效生产烯烃,其中含两个碳原子到四个碳原子的低碳烯烃单程选择性超过80%。该成果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F-T)合成路线,烯烃选择性突破了传统过程58%的理论极限,催化剂在110小时的测试中性能稳定。
与此同时,这种两类催化活性中心分离的双功能催化剂,更为破解传统催化反应中活性与选择性此长彼消的“跷跷板”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一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国内外专家学者评价“该项技术未来在工业上有巨大的竞争力”“第三条制烯烃的技术路线”“近期可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该项研究成果被科技部评选为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为中国的煤转化制低碳烯烃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甘于坚守,不忘“科学家”初心
多年来深耕于催化基础研究领域的潘秀莲,至今仍孜孜以求。正如潘秀莲校友所说,“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是科研道路上前行的动力,是科学家们能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共性’”。
在学生和同事眼中,她性格内敛,对待科学问题严谨、执着;回归家庭之中,她又是那般的温柔与娴静。“科学不分性别,但是由于女性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责任,不光要做研究,同时,也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因此很多女性科技工作者不得不回归家庭。”潘秀莲说,“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甘于坚守、永不言弃的决心,然后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面对“如果能再一次选择自己职业”的问题,潘秀莲不假思索地说出“科学家”三个字。这颗初心,她从未动摇过。
甘于坚守 永不言弃
这就是大工女生!
节日快乐!
内容来源:校友工作处
编辑排版:王子悦
责任编辑:王子悦 俞洲